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各位父母,不可以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

   日期:2025-02-14     来源:www.hl499.com    浏览:677    
文章简介:当下,手机几乎成了大家的标准配置,不止是成人,不少孩子也拥有我们的手机。 开学了,不少父母由于不可以长期伴随在孩子身边,所以给孩子配上手机便捷联系。

当下,手机几乎成了大家的标准配置,不止是成人,不少孩子也拥有我们的手机。


开学了,不少父母由于不可以长期伴随在孩子身边,所以给孩子配上手机便捷联系。


过去中国年轻人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8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周围带手机入校的未成年人多,其中14.2%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未成年人几乎每人带手机入校。


那样父母是否应该给未成年的孩子配备手机呢?




今天看了一位朋友的文章,《一位母亲的忏悔:孩子,是我用抖音短视频害了你》,看得心惊肉跳,愤懑无比。


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无知的妈妈给配了手机,将来从自拍开始,再微信,再网聊,再抖音短视频,最后进步到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一个人躲在房间内化妆成成年人的模样,自拍一些不堪入目的视频满足一些变态的恋童癖的欲望,涉黄涉非,母亲发现时孩子已经不可以自拔。


母亲当然痛心、自责、忏悔、垂手顿足说是抖音短视频害了孩子,其实我想说的是,只须孩子有一部手机,即使没抖音短视频还有快手,还有王者荣耀,还有微信,还有游戏,还有互联网小说,还有黄色视频。


说是抖音短视频害了孩子,不如说是无知的父母给未成年的孩子买手机的行为残害了孩子。





笔者给大伙讲三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晓雯,初中三年级学生,家有一个五岁的弟弟,由于母亲忙于上班,还要照顾弟弟,便将晓雯托付给了年迈的姥爷姥姥。


姥爷姥姥经济条件不算差,孩子管饱管暖, 姥爷姥姥都有手机,但孩子说为了天天晚上跟母亲电话视频便捷,需要配一部手机,当然一再保证上学期间不玩。


母亲看着女儿渴求的眼神,再加上补偿心理作祟,总感觉为了二胎亏欠了女儿,犹豫一会儿答应了孩子的需要。


虽然班主任一再强调不可以配手机,但父母和孩子合伙瞒过了老师。


一位成绩中上的孩子上课常常打瞌睡致使成绩一落千丈不谈。


忽然有一天社区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知道状况,这事一定非同小可了。


原来晓雯天天晚上放学后一个人偷偷在房间做作业的同时,通过社交软件和一个山东的三十多岁的男性聊天,渐渐深入后,荒唐地报出了我们的真实的名字、学校、住址和电话。


并且男子在5月20号那天转账给晓雯1314元。


正好聊天记录被男子的老婆看到了。


他的老婆在微博上截屏发文,某地某初中生晓雯和她老公关系与众不同,聊天记录肉麻,尺度大。


在网上点击量已经上百万。惊动了地方公安局,立即责成地方派出所彻查此事。


刚开始孩子百般抵赖,最后在铁证面前痛哭流涕,说她也是受害者,他们给他转了1314元之后便约她开房,将来她便拉黑了他。


姑且相信晓雯说的是正确的,但要想让他们转1314元,得有多深的聊天尺度!


办案职员当场垫付1314转账给他们,他们才答应删除帖子。


李木子,非常出色的一个男生,16年通过努力考取了当地的很好的老牌四星级高中,农村家庭,普天同庆,好事。


但中考的暑假孩子迷上了网游,整天缠着父母要买手机,不然绝食、逃学、反抗。


套路仍然是保证学习时间不玩手机,就差断指写血书。


关心孩子的老师、亲戚、朋友皆劝说不可以由着孩子,但父母还是心存侥幸,可能孩子可以自控呢。


孩子高开心兴携带小白机去高中报道。


第一学期就失去控制,一米九的孩子,母亲想管,说服教育两句话不到便顶回去;武力镇压,不是对手,孩子只须轻轻一甩母亲便是一个趔趄;断粮断草,母亲不忍心。


不是寒门出不了贵子,是寒门规则意识太薄弱,是大都数寒门的孩子不够自律,是大都数寒门的父母太过过分娇纵。


眼看和母亲关系僵化,换奶奶去伺候,看看孩子可能稍微懂感恩,可能稍微良心发现,准时醒悟,迷途知返,没。


然后勉强高中一年级下学期,高中一年级结束,高中二年级坚决不上学,说要打工。打工吧,一周不到跑回来了,吃不了一线工人时间长强度大的苦。


然后高中二年级浪一年,目前已经完全停学在家。


别的同一届的孩子正在埋头苦读迎接明年的高考考试,一米九的孩子在家吃饱了打游戏,打游戏累了再睡。


近七旬的爷爷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


哪个之过?




范哲,班级非常出色的一个孩子,17年中考,16年进入初三时班级1、,老师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初中化学老师。书香门第,多高效学习资源和环境。


中考试前三个月,成绩江河日下,上课打瞌睡,做作业就犯困。


刚开始以为是学习重压大所致,所有老师会诊之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指导建议,班级1、都滑边,整个班级班风如何建设?


事情的忽然转机是一次数学考试,孩子居然在数学试题中缝写了武林秘诀四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


非常自然地,那一次数学考试乱七八糟。再结合平常上课打瞌睡的表现和试题上莫名其妙的字眼,刻不容缓,立即彻查书包和房间,终于在床单下面发现了一部手机。


在这样大环境下,说实话,普通的孩子老师还真不敢体罚,真的不敢。


但他父亲是化学老师,急火攻心,气愤之余责罚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真相终于大白,孩子借助春节的红包,自己买了一部手机,天天晚上在爸爸妈妈眼皮底下做完作业之后,回到自己房间,继续看电子小说,早则一两点,晚则三四点,当然还聊天、游戏。


有了问题需要下猛药,所幸亡羊补牢,在中考试前三个月发现了倪端,不然即便老师们拼劲全力,也未必可以实质性地改变他的命。


第一孩子本身天分和基础不差,第二360度无死角无缝看管。孩子终于在中考中逆袭成功。


但,孩子的爸爸妈妈与老师想想后怕,一个上好天资的孩子,假如不是准时发现,会是哪种一幅惨相?


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懂教育的老师,教育管教应该是相当到位的。


而一般家庭,尤其是留守儿童,假如没自制力,又有多少本该有更好前程的孩子毁于了手机的方寸屏幕之间?





这三个例子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不远的血淋淋的例子。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多少专家、老师、学者呼吁。但偏偏还有一部分父母心存侥幸,宁可相信孩子所谓的承诺,冲动之下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无非是奖励考试出色了、孩子升学了、孩子需要交往了、留守的孩子需要联系父母了。


他们一直高估自己孩子的自觉性,当然不乏有自觉的孩子,真的可以控制。但不客气地说,凤毛棱角。


孩子的成长是个单行道,没回头路可走,没后悔药可吃。


我只想问一些父母,你有哪些底气可以如此冒险?


作为大家成年人,有时都不可以控制自己玩跳一跳、玩抖音短视频、玩快手、玩麻将的爱好,凭什么大家要去充分相信孩子?


这是一场风险非常高的赌博,父母,你们赢的几率太小了!


你输了,并非倾家荡产那样简单,你输的是孩子的将来,是孩子的前途,是孩子的一生。


既然赢的可能性非常小非常小,大家为什么不从源头上彻底掐断孩子玩手机的可能性,仅凭老师一己之力真的太孱弱了。


何况教育环境草木皆兵,负责任敢担当的老师,才敢由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严厉指出并且批评教育,一般老师真的不敢!


父母,你们才是彻底禁止手机特别是中小学生手机的主力,老师只能当令辅佐你们。


由于买手机的钱是你们父母出,玩手机的时间基本是在家时间。


孩子们可能敢在你们眼皮子底下玩手机,但在老师课堂玩手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你们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监护人。


一口气写下这么多,但愿有缘的父母会看到,有缘的父母会理解,有缘的父母会了解,有缘的父母会重拳行动起来。


丝毫不耽搁。


由于老师为孩子急是急一时,急一阵,教过的孩子如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小麦,老师们的阵痛不会持续太久。


但你们会由于孩子玩手机而荒废学业输了孩子的前途,输了你们的后半生!


字字肺腑之言。

各位父母,不可以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