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阅读能力,需要得承认国际教育培养的更好,也是由于课业负担没传统教育这么重,中国爱念书的孩子不少,只不过没完没了的卷子和作业把时间都占了。留学到西方大学,教授多数都是留一天30页左右的阅读作业,对于英文不过关,又没培养阅读习惯的中国孩子,不适应是一定的。国外留学生大比率的挂科、留级、被劝退只不过表象,没在中小学阶段做大阅读量和写作练习也是一个因素。
博主暑假带孩子去英国旅游,三周结束,小娃娃说:“父亲,我还想在英国待着,不想回北京”。对于孩子来讲,除去干净的空气、好看的湖区和彼得兔的童话,这个日不落国的魔力到底还在哪儿呢?
特转发博主微信大号推送的一篇文章,看看英国人是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本期推荐文章为世青教研第22篇推荐文章,原创作者:白鲜平,大家已经获得了白老师的授权。
《英国小娃的阅读生活》 白鲜平
作为一个语文老教师的女儿和一个爱书人、一个图书出版从业职员,我一直自以为非常看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来到英国,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小打小闹:实践上是“浅尝者”、理论上是“自由派”。更为缺少的,是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对亲子阅读的态度、看重、研究和支持。所谓巨大的反差,用在这里一点也不过分。
第一,我需要感叹下,英国是个阅读环境浓厚的国家。正如有人说法国是比较适合恋爱的国度,英国是比较适合念书的国家。阅读,和教养学识相连,向来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出现,直至今,童书,还是和玩具一样受青睐的过生日和圣诞节礼物。亲子阅读在这个国家,称得上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的家庭活动。睡前阅读,是其中的核心。我认识的老英,不管年龄大小,偶尔闲聊到对于童年的记忆,都会提到睡前故事这一经典环节,童年和亲子阅读密不可分,没亲子阅读的童年,在英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英国孩子典型的睡前程序是:洗澡-故事-亲吻-关灯-睡觉。我的一个朋友,有5岁和2岁两个个孩子。天天晚上,他和老婆一人负责一个,主要完给孩子念书的大业。他说,给孩子读睡前故事,这是他天天非常重要的不可推诿的工作。他有我们的公司,他从来没由于企业的事情而不可以陪孩子睡前阅读。我的一个男同事,单位离家比较远,他坚持早一小时上班,就为了能早一小时下班,赶上给女儿读睡前故事。他笑说自己狡猾,如此做虽然天天只有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陪孩子,但他慈爱的爸爸形象将和有趣的故事一块,长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英国的孩子从上婴幼儿园起,都有个小书包。书包里的东西非常简单,就是1-2本图画故事书和孩子的一些手工作品等。婴幼儿园和小学预科并不教授阅读和数字等常识,几乎就是个集体玩耍的场合。我能想到唯一与学习有关的就是这1-2本简单的图画故事书,天天背回家,和父母一块读。书可以天天更换,也可以每周更换,一般是老师给选,也可以自选;一般1-2本,也可以多选。
满4周岁上小学学前班了。薄薄的书包里提来提去的,还是2本图画书和阅读记录本。这个时候正式起来了,书是老师为学生量身定选,每周更换图书时,老师会检查孩子的阅读状况并且做记录。父母需要把孩子在家阅读的书名也登记在阅读记录本中。读完50本,班级会有小奖励;读完100本,会有大奖励。小学里的走廊,拐角,见缝插针地安放着大大小小的书架,书架上的书可以在校内随意取、读,也可以借回家。我儿子入学半年了,班主任发给父母的信中有关学习的,多数和阅读有关,比较容易给人如此的印象:这英国的小学是否就念念图画书啊?哈哈。如此的高调引导下,孩子不形成念书习惯仿佛反而困难了。
社区图书馆是居民、包含孩子要紧的活动场合。我去过的社区图书馆,毫无例外都有相对独立的儿童阅览区。卡通的地毯、低矮的书架、儿童无障碍的摆设,孩子可以在此念书,攀爬,玩耍。大家的社区图书馆,每周还组织2次学前儿童的活动,唱歌、游戏和讲故事。我儿子6个月起就参加这个活动,对图书馆的感情相当深。他有我们的小借书证,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得到一个小贴画,积够四个贴画,就能去换一个小奖状。我还会耍点小伎两个,把去图书馆搞成一个奖励活动,譬如他如果表现不好,我就警告要取消本周的图书馆之行,如此儿子立刻就乖了。在寒暑假,图书馆还有念书活动,在假期里读完6本书的孩子,图书馆会把一个特制的小小证书寄给学校,学校会在大会上公开发证。想想,只须读6本书就能被大会点名表彰,本钱这样之低,孩子非常想参加。除此之外,虽然大人孩子借书均免费,但孩子借书超期未还,不与罚款。我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喜欢一本学芭蕾的故事书,市面上买不到,只好反复续借。图书馆发现后,专门从别的馆调剂了一本,以极底价按旧书卖给了大家,很贴心。
政府在儿童阅读这事儿也有作为。自2005年起,英国政府开始实行一项儿童阅读培养计划:“阅读起跑线”。倡导婴幼儿及早接触书本,及早领会阅读的乐趣。具体做法是每年给每一个4岁以下的儿童免费发放一书包图书,鼓励父母和孩子一块享受图书带来的快乐,帮助孩子跨出阅读的第一步。这一书包图书在带孩子去每年例行体检的时候,就能领到。据称这是全世界第一个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政府免费赠书计划。而事实上,我儿子领到的书包里,除去书,还常有意料之外惊喜譬如音乐CD和玩具。
那样,在给孩子读什么书的问题上,老英如何选择呢?两个字总结:高兴;三个字总结:不功利。的意思是呢?就是他们在选择给孩子读什么书时,不会刻意去考虑这本书是否益智,是否寓教于乐,是否蕴含着品德教育,是否能够帮助培养好行为等等。这从书的内容、从学校和婴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选的书目、从每年得奖的童书、从书店图书馆的陈列、从销售排名推荐,都比较容易发现。我曾认真地和女儿的英语老师谈过,也和一个著名童书出版商谈过,他们觉得,童书的最大功能不是教育,而是引导,引导孩子爱阅读享受阅读。假如以教育为目的,势必会干扰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领会阅读的快乐,功利性强的念书最后只能让孩子离得远远的念书。1-4岁这个年龄段,是习惯培养初级阶段,更是亲子关系打造的重点期。没什么,是比和孩子一块对着书本捧腹大笑、和孩子一块模仿书本里的人物游戏,更温馨的亲子体验了。
说实话,有国内外的养儿经验的对比和实践,我很同意老英如此的选书原则。作为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开心的童年记忆是大家的要紧职责,何不把学习、品德这类留给小学,留给将来?从自己做起,关注当下,给亲子阅读减轻负担,给自己家的童书减轻负担,让孩子小时候的记忆高兴起来轻松起来,如此做,表面上是离开了“教育”这一目的,事实上,教育却是以轻松的姿态一直陪在左右。更要紧的是,这高兴和轻松将温暖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