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中学生吸毒问题分析

   日期:2024-05-22     来源:www.3w8i.com    浏览:362    
文章简介:致使初中生吸毒的重要原因1.受家庭成员的不好的影响或家庭教育失当。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育的时期。

致使初中生吸毒的重要原因

1.受家庭成员的不好的影响或家庭教育失当。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育的时期。他们充满热情,富有朝气,但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他们的健康成长,不能离开父母的尽心培育和好的家庭教育。据调查,吸毒的初中生多数都缺少好的家庭教育,有些则是直同意父母的影响染上毒瘾的。他们的爸爸妈妈,有些整天忙于赚钱,根本顾不上孩子的教育;有些则对孩子娇生惯养,放纵孩子的不好的习惯;还有些更是吃喝嫖赌,染上毒瘾,毁了自己,毁了家庭,也毁了孩子。比如:某男,15岁其父吸毒成瘾,吸空了家财,吸毁了家庭。唯一的儿子因为常常看到爸爸和其毒友们在家吸毒,便由摹仿到吸毒成瘾,被送戒毒所。又如:某男,16岁,本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后来却由于爸爸的外遇而破裂。该生失去家庭温暖转而憎恨爸爸的女朋友而不愿回家,将情感寄予常常帮助他不受欺侮的同学,结果受同学感染,自己也染上毒瘾。

2.危险的好奇心和对毒品的无知。初中生思想敏锐,少有守旧思想,好奇心强,敢想敢求敢做。但因为其年少无知,思维的片面性非常大,在很多新事物面前,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走入误区。在遭遇毒品之前他们极少了解毒品的常识,即便了解“毒害”二字,但毒在哪儿,害有多深,却一片茫然。相反,他们听人吹什么“吸毒可以叫人飘飘欲仙”,“想什么来什么”,“没所有烦恼,精神特爽”等等,总是信以为真,产生找一找“感觉”的强烈欲望。比如:某女,14岁,听了关于毒品的“神话”后,竟在心里不停地想,假如能吸毒,那我的日子就过得充实了。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非常快吸毒成瘾,天天300 元的毒资全靠“坐台”与和一伙男孩去偷、扒获得。又如:某男,15岁,平常学习成绩并不差,也了解吸毒是危险的,但经不住其他人的一再“劝说”和“开导”,竟纯真无邪地觉得尝一尝无妨,即便成瘾,也能戒掉,结果以身试毒,到今天身心很难康复。其实,有的人在吸毒之前,也直接或间接地知道一些毒品的害处,也有肯定的拒毒心理,行为也并不是刻意追求毒品的体验。只不过因为自己意志比较薄弱,对毒害知道不深刻,经不起其他人的引诱和唆使而走上吸毒路。绝大部分吸毒学生,都历程过“想-怕-试-上瘾”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

3.群体之间交叉感染。初中生思想比较单纯,好交往,喜欢成群结伙。但他们中有不少人自觉得已经长大,什么都懂。对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教育不以为然,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个性独立。尤其是某些中差生因为成绩不好,升学无望,在家被父母责备,在校被老师嫌弃,因而对学校、对老师、对父母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常常3、五个人混在一块,讲什么“哥们义气”、“姐妹情深”,崇尚什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他们当中,一旦有一个人吸毒,比较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比如:某男,16岁,个性燥烈,极讲“哥们义气”,常常帮人打架,烂兄烂弟颇多。他一个人受人魅惑吸毒后,又影响其他十余名“哥们”吸毒成瘾。再如:某女,14岁,因其要好的女同学吸毒、“坐台”,她也受影响掌握吸毒、“坐台”,致使她交的男友也随其吸毒。调查表明,群体交叉感染,风险很大,感染面广,传播速度极快。

4.学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现在的中学,基本上都还是应试教育,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于提升升学率。为了完成升学目的,教师们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教学负担,极少有空闲去知道学生的思想情况、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甚至有些学校及教师不想也没精力去顾及调皮的差生,对其旷课,逃学不闻不问,任其混迹于社会,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就会染上种种恶习,其中包含吸毒。初中生吸毒,也与不少学校不看重反毒教育有关。尽管国家教委已依据国内紧急的毒情形势,依据吸毒渐渐低龄化的特征,将毒品常识教育纳入了教学大纲,并作为教程发到每个学校,但多数教育部门并未予以充分看重。有些学校即便发现有学生吸毒,为了应对上级的达标检查,不是与公安机关准时联系,妥善处置,而是令其转学,导致新的污染产生。如某校转出去的一个14岁的女孩,到新学校不久,就影响好几个新校同学吸毒上瘾。

抵御病魔需要亲情

据汕头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所长郑顺德介绍,近年来戒毒职员的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现住所的戒毒职员中,35岁以下的人群占90%以上,另外当地职员和女人所占比率增大,且年龄偏低,文化层次常见为初中、小学水平,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他说,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旦吸毒成瘾,家里钱财花尽后,就会编出各种理由向亲朋好友借钱,最后甚至走上了骗钱、盗窃、打劫、卖淫、杀人等道路,祸及家庭,风险社会。郑顺德觉得,禁毒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承担的,像戒毒者回归社会后常会遇见经济、家庭、就业、歧视等问题,不少人因顶不住重压而复吸,所以对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者,社会、家庭都应担负起责任来,“作为学校,禁毒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不容忽略;作为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过于过分娇纵都是要不能的,一旦发现孩子吸毒成瘾,千万不可以怕家丑外扬而延误挽救的机会;作为社会,正确对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见也非常重要,要认识到那些青少年‘瘾君子’既是违法者,更是受害者。大家应当把青少年吸毒者当作患者一样,关心爱惜他们,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魔的纠缠”。

对于青少年应怎么样防范毒品,他觉得应做到“十个不要”:不要抽烟;不要因好奇而吸毒;不要盲目追星、赶时髦、贪图享受去吸毒;不要结交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不要为寻刺激、冒险去吸毒;不要相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话;不要为了摆脱烦恼而吸毒;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不随意同意别人递送的烟、水果、药物、饮料等物品;不要在吸毒场合内停留。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