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学校招生季,“天价学区房”会揪起每一个父母的神经。北京30多万元一平的“宇宙中心”学区房余温未了,宁夏银川的一些房地产被划入名校片区后也坐上了涨价的“火箭”。
有统计称,原本未划在学片内的二手房,因为新补充进入学区,价格涨幅甚至超越20%,这一涨等于将学生父母好几年的血汗钱“折了进来”。
“天价学区房”在给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的同时,也甩给教育公平一记响亮的耳光。
《义务教育法推行细节》第二十六条规定: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益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类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目的就是为每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
从政策层面,就近入学是公平的,保证适龄儿童基本的入学权利,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学校上,但却没办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于是便催生了高价学区房,有钱买到名校学区房者,便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新的教育不公平便肆意疯长。
让教育回归公平,其实又要回到老生常谈:要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让每所学校的进步都能齐头并进。长期以来,个别学校占据了很多的优质资源,傲立群头,成为所谓的“名校”,霸占着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长此以往,教育不均衡会愈演愈烈,势必会干扰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需要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扶植力度,尽量公平地分配资源。当然,严厉的督查和问责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