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古人优良家风家训的故事

   日期:2024-03-15     来源:www.xmpkm.com    浏览:734    
文章简介:在家庭教育当中,不只爸爸妈妈所发挥的榜样用途至关要紧,优良的家风家训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很重要的所用。一些爸爸妈妈虽然有心建设家风家训,但苦于没经验,更不了解哪种家风才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在家庭教育当中,不只爸爸妈妈所发挥的榜样用途至关要紧,优良的家风家训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很重要的所用。一些爸爸妈妈虽然有心建设家风家训,但苦于没经验,更不了解哪种家风才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以下有一些古人的故事,相信必然会对各位父母有所帮助。

古人优良家风家训的故事

1、李世民家训: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条家训,即“每餐一食,则念耕夫”,也就是说,每吃一顿饭,都不可以忘记农夫的辛劳。李世民作为一代皇帝,从不奢侈浪费,谦虚待人,而且从谏如流,广纳英才,成为一代明君,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2、陶渊明家族的家教故事

陶母、陶侃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收获了一个著名家族——浔阳陶氏,也造就了很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侃的曾孙陶渊明。世人皆知陶渊明洒脱豁达,以“隐逸诗人”“田园诗派开创者”“不为五斗米折腰”和诗歌“篇篇有酒”等扬名,不为人知的是,陶渊明还十分重视教育子孙。当年,陶渊明到彭泽当县令,家劳动力缺少。为此,他请了一名劳力,帮助儿子料理砍柴挑水之类的杂务,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意思是说,天天的生活开销靠你自己非常难应对。目前我请一名劳力回家,让他助你做些砍柴挑水的力气活。但他也是其他人家爸爸妈妈养大的孩子,你要好好对待人家。另一封家书《与子俨等疏》则告诫子孙要和睦,“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要重德塑身,以圣贤为榜样,“虽不可以尔,至心尚之”。陶渊明这么看重兄弟和睦,同我们的亲身历程有关。陶渊明与两个堂弟仲德和敬远,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即程氏妹,从小互相扶持,感情深厚。程氏妹过世后,他不只立刻辞官奔丧,还写下了一篇感情真挚的《祭程氏妹文》,寄托我们的哀思。陶母、陶侃、陶渊明等陶氏先祖的家教故事深深影响着陶氏后裔,也渐渐形成了系统的陶氏家训,共20条1300余字,包含诚塑身、择交游、守廉洁、孝人子、正伦纪等内容。陶氏家训的特点在于以“贤”和“廉”为精髓,把陶母、陶侃、陶渊明等人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家规家训的具体内容。“不学刁诈之术,不交无益之朋”,继承了陶母结交贤友的倡导;“塑身不可不诚””法度不可不守”,继承了陶母“廉洁奉公、谨守法度”的教会;“昔侃公为刺史时,尚惜分阴,则游惰辈,实不肖之尤”,则把陶侃珍惜光阴、勤勉努力的生活实践转化为对后世子孙的明确规劝。“陶令不知什么地方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天地悠悠,千年岁月倏忽而过,“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已然找寻不见,但浔阳陶氏先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经久流传。

3、祖昌教孙

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的孙子不喜欢念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因长期被骂,孙子愈加讨厌念书。祖昌感觉儿子的教育办法不对,告诫儿子说道“他念书不可以,可能干别的事灵巧。做大人的,要细心察看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天文学常识,特别喜欢。于是,祖昌携带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不少天文常识。这个孩子后来的收获大大超越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这则家风故事说明,要得到好的教育成效,施教者(教师和父母)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教育。

4、曾子杀猪

《曾子杀猪》是源于书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上的一个关于历史经典家风故事,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

《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我们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我们的言行对孩子影响非常大。待人要真诚,不可以欺骗其他人,不然会将我们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待人的人。

5、钱基博严格教育子女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爸爸。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季,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爸爸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目前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期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以下还有一些古人优良家风家训有关的格言,推荐给各位父母:

《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容易

《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说明了塑身治家之道,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安分分,被历代士医生尊为“治家之经”。

《放翁家训》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放翁家训》是陆游写给子孙的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警示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掌握谦虚,要自信而不是自负,并且做事要有决心坚持下去。

《王阳明家训》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王阳明家训》被叫做王阳明家规“三字经”。“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强调“心”之要紧,“心地好”便是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宋朝著名诗人)

欧阳修在《诲学说》中劝戒子孙好好学习,提高自己修养。同时也是在告戒大家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法、生活态度、文化环境、理念、价值观和生活观等,这类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点。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不能离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历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概要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与经验,结晶成为与众不同、合适自己家庭或家族实质的秘籍,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优良的家教家风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

有哪些样的家风,总是就有哪些样的做人做局势度、待人处事的风格。苏东坡青少年年代,妈妈的教育发挥了相当要紧有哪些用途。东坡一生“微官敢有济时心”的伟大抱负和“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的生活实践中,都能看到妈妈程夫人的教育之果。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每一个人都有是自己家的家风,家训。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